四川以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为牵引 推动形成崇廉尚洁风尚
发布时间:2024-06-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访问量:620
2024年5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探索版刊发《四川以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为牵引 推动形成崇廉尚洁风尚》。
5月15日,在第31个国际家庭日,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妇联联合组织开展“强纪律意识·树清廉家风”——领导干部及家属“家庭助廉”暨党纪学习教育课堂活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及家属知廉、倡廉、守廉、护廉。图为新提拔实职省管领导干部与配偶走进天府家风馆。林汪 摄
本期看点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学深悟透、笃信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打造廉洁文化品牌为抓手,筹办系列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当地廉洁故事,打造廉洁文化基地群,推动崇尚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5月10日,四川省第三届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在广安市拉开帷幕。当天举行的启动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四川省纪委监委公布了系列赛事情况并颁奖,集中展示了全省廉洁文化建设成果。
“今年我们突出党纪学习教育,聚焦国资国企系统和医药、教育领域,举办‘清风育廉’‘医路廉心’‘校园廉声’系列专题活动,着力推动形成崇廉尚洁、崇德向善的行业和社会风尚。”据四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向军介绍,本届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部署9项精品活动,同步联动各市(州)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调动省、市、县三级力量,吸引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人人思廉、全民崇廉”良好氛围。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注重家风家教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增强全社会知廉、倡廉的文化自觉,推动崇尚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5月5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一起学《条例》”普规普纪活动暨网络知识竞赛顺利收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答题热情高涨。
“平台里的竞赛题目大多是根据违纪典型案例设计的,通过参与答题可以快速查漏补缺,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纪法知识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向军介绍,一个月内,超3300万人次参与本次网络答题,掀起了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热潮。
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学习党纪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与廉洁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原本本学中准确把握党规党纪,在以讲促学、以赛促学中加深对党纪的内化理解。
专题辅导明方向,集中学习知法纪。德阳市纪委监委举办“一起学《条例》”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市、县、镇100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授课,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背景、重要意义及主要内容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和具体案例进行系统、全面、深入解读。攀枝花市纪委监委依托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12期。
“本案中,供应商为丁某直系亲属购买商品房,虽未明示,但丁某对供应商因其职权而输送利益的意图心知肚明,难掩权钱交易的本质……”4月26日,在泸州市纪委监委举办的第13期“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中,参训纪检监察干部就受贿表现形式、“干股型”受贿等问题作交流研讨。
创新形式、以考促学。德阳市纪委监委在“清廉德阳”微信公众号“知纪明法”学习平台开设《条例》学习专区,设试题演练板块来深化内容理解、检验学习成效,其中的小程序查询功能让学习平台成为党员干部掌上纪法知识库。攀枝花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出《攀谈说纪》普规普纪栏目,拍摄20余部普规普纪微视频、微电影,让党员干部在观看影片中自觉接受党纪学习教育淬炼洗礼。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
“在四川家风家教的发展历史上,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两个重要的节点……”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天府家风馆迎来了一支近200人的参观队伍,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强纪律意识·树清廉家风”——领导干部及家属“家庭助廉”暨党纪学习教育课堂活动正式开始。
此次活动邀请了专家授课,并通过新提拔实职省管领导干部和家属互赠“廉心卡”、参观天府家风馆等,推动凝聚家庭助廉的共识,提升干部家属发挥“廉内助”作用的主动性。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家风家教主题展馆,天府家风馆自开馆以来接待省内外干部群众20余万人次。“展馆包括‘先贤家风’‘红色家风’‘当代家教’‘时代新家’四个主展厅,今年我们运用典型案件资源,增设了‘家风不正’展厅,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及家属夯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向军说。
四川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家规家风家训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着力以好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5月11日中午,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讲解员张希刚刚结束了一场讲解。走出展厅,来自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党支部的参观者们眼含热泪,纷纷表示印象最深刻的展品就是赵一曼烈士留给儿子的绝笔信。
“虽然赵一曼没有哺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用行动为孩子树立起光辉的榜样,将理想、信念深植于孩子心中,并凝结成好家风,代代相传。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高新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党支部书记徐永红对记者说。
在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工作18年来,张希每逢讲述赵一曼与儿子之间的故事,都会引起参观人员强烈共鸣。“红色家风折射出共产党人廉洁持家、从严治家的精神品质,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也给当代领导干部守好亲情关带来启发。”张希说。
优良家风家教具有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除了红色家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故事也是四川各地家风建设的重要源泉。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近来热度一直不减,5月3日,三苏祠核心景区游客近1万人次,达最大承载量。“我们目前以接待团体参观为主。以往大家都关注名人轶事,现在更多人会思考,苏氏缘何名家辈出、家风家教起到怎样的作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徐丽介绍,三苏祠不仅展示了三苏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廉洁思想和家风传承。
三苏文化涵盖修身、齐家、为民、廉洁等多个方面,眉山市以三苏祠为龙头打造廉洁文化和家风教育基地矩阵,开展家风教育。
“通过参与一系列家风建设活动,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广元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冀泽林表示,将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管好配偶子女,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当好家庭的“守门员”和“监督员”。
积极宣传廉洁典型,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5月11日上午9时,一列“蜀廉号”主题智轨专列缓缓停靠在宜宾智轨T1线“高铁宜宾西站”。“我每次来宜宾都会坐智轨。刚才在候车的时候,我注意到车身上写着‘蜀廉号’三个字,还有我们四川当地的文化元素,挺有教育意义的。”来自自贡市的乘客姜先生告诉记者。
“蜀廉号”是由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宜宾市纪委监委共同打造的全国首列廉洁文化主题智轨专列,目前正在宜宾智轨T1、T2、T4线上往返运营,自上线以来已累计行驶超23万公里,载客数超70万人次。
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纪委书记蒙丽燕介绍,“蜀廉号”在车身装饰上融入“三苏”、杨慎家风元素,赵一曼家书、朱德故居红色元素,以及蜀南竹海、临港长江大桥等宜宾本土特色元素。同时借助车内广播、电子屏幕等载体,轮播优秀廉洁文化作品。
4月初,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和省委宣传部联合命名的第四批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正式公布,包括大蜀道廉洁文化基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8个基地。至此,四川省级廉洁文化基地“大家庭”成员已达44个,分布全省21个市(州)。
如何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需要让廉洁文化可观、可听、可感、可触,将清廉文脉化无形为有形,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5月1日,在成都市春熙路商圈,“诸葛熊猫”正式亮相裸眼3D大屏,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围观。屏幕上的“诸葛熊猫”手持羽扇,邀请众人共筑清廉城市、共创美好未来。
近几年,成都市纪委监委在深化廉洁文化浸润上下功夫,除制作具有成都特色的廉洁文化视频以外,还选取“濯缨岂独酬吾志,清有沧浪示子孙”“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等先贤箴言,配以成都山水人文、文物古迹等图片制作“濯锦”主题公益海报27幅,在地标建筑、公交地铁、办事大厅、景区公园等点位广泛投放,字字不见廉,处处皆有廉。
“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一件灰布棉大衣,从鄂豫皖苏区到川陕苏区,白天穿,晚上连铺带盖,经过三四个春冬,破得不像样子,别人都换了新的,他不换,破了就自己补,棉衣上满是补丁。”近日,在巴中市巴州区西城街道后坝社区,红廉文化讲解员正在给社区的孩子们宣讲红廉故事。
巴州区纪委监委组织由100余名老干部、老党员、文艺“轻骑兵”组成的红廉义务宣讲团,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
67岁的退休职工王启明是位晨练爱好者,他晨练的首选地就是离家不到400米的南江县廉政文化公园。谈及公园里遍布的王瑛先进事迹和红叶元素,他感受颇深。“我经常早上和我老伴来这个公园散步,累了就在这个长廊里坐一坐,王瑛同志的事迹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
南江县廉政文化公园不仅有王瑛先进事迹展,还有王瑛先进事迹浮雕墙、廉洁文化长廊、红叶景观小品、红叶书屋等设施,现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了解、学习王瑛先进事迹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面向广大群众,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耕本地廉洁“富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将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因子、清官廉吏的廉洁思想、实践中较成熟可践行的廉洁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发挥教化、指引和规范作用,厚植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群众基础。(作者:沈东方)
编辑:罗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