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廉洁四川》栏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纪检监察职能演变,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职责也经历了从无到有、恢复重建、合署办公等多次变化。1952年10月,四川省委决定成立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70年过去了,四川省纪委经历了哪些风雨?又查办了哪些典型案件?请大家跟随老一辈纪检监察人的口述,一起回顾勇毅笃行的四川纪检监察史。
【同期声】内江市东兴区原纪委书记 金碧霞:共产党来了,解放了,解放了以后,我是(1949年)6月6号就参加了革命。
【正文】这位正在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的老人叫金碧霞,今年已经91岁高龄,是内江市东兴区原纪委书记。1990年离休后,她仍然坚持发挥余热,一有时间,就会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述革命英烈故事。
【采访】内江市东兴区原纪委书记 金碧霞:(1951年)入党(后)我就在资阳县县纪委工作,1951年的9 月份调到(内江)地(区)纪委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区和重庆市、西康省等6个省级行政区党委均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9月,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建立四川省。同年10月,四川省委决定成立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四川省纪委成立之初,就查处了蒲江县原县长谷耀五腐化堕落案,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反腐倡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彰显了纪检机关坚决维护党纪的决心。1959年,金碧霞也迎来了她查处的第一个大案。
【采访】内江市东兴区原纪委书记 金碧霞:那个时候还没有说,这个案子要啥子上级来查,不是,都是本地查,本级党委查。我们查的这三个案子,都是我们纪委(和)地委配合参加,才弄清楚的。
金碧霞所说的三个案子,是指内江地委原三名常委腐败堕落系列案件。
【采访】内江市东兴区原纪委书记 金碧霞:几个都开除党籍,石纯华还判了刑。
主持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委工作陷入瘫痪。1978年,党的“十一大”决定恢复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同年10月,省委决定成立省委纪委筹备组。1979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并经中央批准产生了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 王一纯:大概就是1978年的年底,9月份10月份那个时候回来。回来以后,当时纪委的人并不多,只有几十个人。
四川省纪委重建以后,开展了清理、清查,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坚持拨乱反正,不断明晰政策界限,大力营造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 王一纯:你要搞纪委工作,首先你本身要正,你本身不正,你怎么样去检查人家。
在王老的记忆中,泸天化天然气排空事件是四川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时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1981年3月,省纪委接到国务院通知,质问泸天化连续七天将天然气排放空中。当时的国家天然气资源非常紧张,是什么原因导致泸天化这么做呢?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 王一纯:当时找到这几家,各有各的说法,比如说天然气,他(泸天化)为什么往天放空呢。因为他(泸天化)的机器出了问题,他不能用了,不能用呢,他没有办法就往天上放空,后边找到石油管理局,说为什么他放空,往天上放空,你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往那里供气,他说我们是按计划办事。
那个年代,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按照各个单位年报的需要分配,由石油管理局按照计划供应。石油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气井不能关闭,如果关了,气井就会变成水井,不再产气。而又因为管道压力和容量的问题,也不能分流到其他地区。王老他们没有轻易的相信石油管理局的说法,认真查阅资料,仔细实地勘察,最终得出结论:将天然气分流是可行的。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 王一纯:石油管理局他是直供企业,他没有分配的权力,分配的权力完全在计划委员会,计划委员会按照计划分了,石油管理局按照这个计划给你送多少,给他送多少,实际上就是一个权力问题。
事后,石油管理局相关责任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
主持人:
看到这,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没有讲监察厅的故事呢?其实啊,四川省第一次设立监察厅是在1955年5月19日,但到了1959年7月11日,省监察厅就被撤销了。1986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家监察部,恢复重建国家行政监察体制,加强国家行政监察工作。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监察厅。1988年1月,省监察厅正式挂牌办公。
【正文】四川省监察厅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四川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情况,调查处理其违纪违法行为,以保证政府廉洁、防止腐败,改善和加强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原监察厅厅长 程英男:我们没有办案(用车),公用(汽车)很少,我们全是自行车。我到省委到省政府开会,上下班一律都是自行车。不用公家的车,公家也没有那些条件来保证我们公用车。我们起早贪黑去下乡办案,跑遍了各县,好多县都跑。案件只要我们能够办,我们是坚决办,毫不含糊的。
虽然很辛苦,但监察厅的同志们克服办公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团结一心,加班加点开展纠风办案。而在查处原人事厅厅长时,工作有了困惑。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原监察厅厅长 程英男:这一个公务员,他是党员,他又违反了政纪,肯定违反党纪,监察这边也在整(查),纪检那边也在整(查),两套班子分别在整(查),统一不起来。
1993年2月27日,经中央纪委、监察部审核,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省纪委、省监察厅按照“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一套工作机构、两种职能”的改革方案进行合署办公。3月11日,省纪委、省监察厅正式合署办公。
【采访】四川省纪委原副书记、原监察厅厅长 程英男:合署以后避免了这些不利的方面,精简了机构,人员也减少了,有利很多,好处很多。办案这是最明显的,是不是。党纪政纪一起来,过去分开很麻烦。合署以后,当然这就完全都通了。
省纪委、省监察厅合署办公后,查办案件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查办案件的领域逐渐扩展,工作成效更为明显。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尚未完全退场,两种经济轨道并行了数年,由此衍生了不少腐败问题。纪检监察工作怎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呢?
2000年4月,四川省交通厅两名厅级干部因严重经济问题被省纪委实行“双规”。
【采访】四川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 沈国俊:当时我们省里面在公路建设,包括我们建设这个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这个建设就有一些反映,对这些反映我们比较重视,抓住了确切的证据以后,就对(交通厅)两位主要的领导同志就实行了“双规”。
同年9月,两名厅级干部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该案是建国以来我省同类案件性质最严重、职务最高、涉及人员最多、影响最大、涉案金额最大的经济犯罪案件。案件的成功查处,是我省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2001年,同样因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乐山市原副市长李玉书也被省纪委、省监察厅立案查处。
【采访】四川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 沈国俊:李玉书这个案子也是通过大量的举报,反映了有这么多的问题,后来我们对反映的这些问题就一个一个的核实,确认。
2002年1月16日,李玉书因犯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玉书也成为了建国以来四川省因职务犯罪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人。
纪检监察工作需实干笃行,更要探索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走在创新前沿。
1996年,四川省第一次举行省级层面的新任干部廉政谈话。这是省纪委对干部廉政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此后,省级层面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均由省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负责,延续至今。
2000年,四川省纪委又首次在省内开展巡视工作。
【采访】四川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 沈国俊:当时我们就想,是不是我们监督的程序上面要加上一个巡视的办法,就是由上级的领导机关,派出专门的巡视工作的同志,到你这个地方来实施巡视,那么对反映一把手的问题他就比较好进行初核。
从1994年7月至2002年5月,沈国俊在省纪委书记任上一干就是8年。在他看来,履行纪检监察工作,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无愧于心。
【采访】四川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 沈国俊:我感到这纪检工作很重要。我们党要坚强,肌体自己要坚强,这个工作一定要抓,一定要深深的抓,常抓不懈。
主持人:
70年风雨历程,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把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作决策、抓工作的重要依据,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为四川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四川纪检监察工作又有了哪些变化?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口述四川纪检史》下集将继续为您揭晓。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